昆明数据 数据资讯 C#如何读取串口缓冲区数据?

C#如何读取串口缓冲区数据?

一、C#如何读取串口缓冲区数据?

提供个思路:第一个需求:首先新建个窗体,拖控件放置两个按钮,按钮的Onclick事件中,分别设置不同的DialogResult来传值到主窗体。

比如一个这么写:this.DialogResult = DialogResult.Cancel; this.Close(); 另一个就:this.DialogResult = DialogResult.OK; this.Close(); 然后主窗体收到值之后判断一下,就可以给变量赋值了。至于第二个需求,.NET提供了操作串口的位于System.IO.Ports 命名空间下的SerialPort 类。实例化并配置好一个这样的类,然后订阅它的DataReceived事件,然后判断收到的数据,然后给标志变量置位就可以了。

二、c语言缓冲区指令?

很简单的定义一个数组,用两个变量下标来指向头和尾,新数据来尾++ 老数据处理完头++ 两个下标超过界限时从头开始循环利用 中间要考虑缓存数据空和数据满的情况 或者你动态分配空间,来一个信号分配空间,插入队列链表,处理完一个出队列,释放空间

三、c# 串口读没有接收到数据的接收数据缓冲区如何捕捉异常?

通过设置ReadTimeout属性解决你的问题。代码如下SerialPort com = new SerialPort("COM1")

;// 设置读取超时为5秒(5000毫秒)com.ReadTimeout = 5000;try{ com.Read(receiveData, 0, readStatus[5]*2+5);}catch(TimeoutException){ //超时无数据异常处理}

四、c语言如何控制缓冲区?

很简单的定义一个数组,用两个变量下标来指向头和尾,新数据来尾++ 老数据处理完头++ 两个下标超过界限时从头开始循环利用 中间要考虑缓存数据空和数据满的情况

或者你动态分配空间,来一个信号分配空间,插入队列链表,处理完一个出队列,释放空间

五、C语言缓冲区怎么清理?

方法一:

fflush(stdin);

fflush(stdin)在VC上可以使用,但是其他编译器不能保证对fflush的实现。

方法二:

setbuf(stdin, NULL);

setbuf(stdin, NULL);是使stdin输入流由默认缓冲区转为无缓冲区。但缓冲区没有了。

方法三:

char ch;while((ch = getchar()) != '\n' && ch != EOF);

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,因为它使用的是C语言的基本语法,在什么情况都是支持的

六、winsocket udp 怎么检测缓冲区有没有数据接收?

你的需求是检测数据包是否丢包,在应用协议上判断才是最佳方案。比如发送时给数据包一个自增id,接收到后判断时候连续就可以检测。

然后说说你的方案,是阻塞收,非阻塞发?还是接收同时使用阻塞和非阻塞? 前一种达不到效果,后一种无法实现。

七、什么数据结构里用了缓冲区?

在通信程序中,经常使用环形缓冲区作为数据结构来存放通信中发送和接收的数据。环形缓冲区是一个先进先出的循环缓冲区。

可以向通信程序提供对缓冲区的互斥访问。如项目需要将CAN总线接收的数据通过以太网发送出去,此情形为典型的“生产——消费”模式,CAN接收数据后,只需将数据写入缓存即可;以太网模块只需判定缓冲区中有无数据并按照自己的工作时序(如定周期)将其发送即可。

八、为什么需要把数据存入缓冲区?

CPU的缓存是提高了CPU对内存反复的数据的处理速度.CPU要运算的数据都是从内存取来的 但是内存速度比CPU慢很多,CPU总是在干等,划不来, 于是在CPU里设计了高速缓存(容量相对内存很小) 事先把CPU可能会用到的数据从内存取到缓存, 由于预测机制的作用,在90%以上的情况下, CPU需要的数据就在缓存里面,很快就可以取到。 这样明显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效率。

而硬盘的缓存是提高CPU与硬盘之间的速度.同样,内存里面的数据大部分是从硬盘取来的, 内存速度比硬盘要快几十倍,内存等硬盘读盘也等得很烦。 于是在硬盘里面设计了跟内存速度差不多的缓存 事先把内存可能用到的数据从硬盘读到缓存。 然后内存要数据的话,先到硬盘缓存找找, 实在找不到再让硬盘读盘。

九、C#.Net流的所有缓冲区,什么是流的缓冲区?

基础设备是显示器或硬盘等等 flush就是把没输出的字符全部输出的意思 缓冲区满了也会自动flush的 所以要不要都无所谓 写到内存某处。

。。。

十、c# tcp接收缓冲区大小设置?

取决于系统内核的实现,Linux上通过找到的段落:

内核会给这个值加倍,默认值和最大值由 和文件决定,最小设定为256(加倍后)。r即read,对应地,发送缓冲区的默认值和最大值由和决定,最小设定是2048(加倍后)。

我在自己的CentOS 6.10系统上简单测试了下,TCP接收缓冲区的大小范围是[2280, 249856], 默认大小是87380;发送缓冲区的大小范围是[2048, 249856],默认大小是 16384。

124928确实是最大值,即实际缓冲区大小的一半。

可以通过修改文件来修改配置,比如:

然后 生效,生效后可设置的接收缓冲区最大值就变成了1024000(对应为512000),但是默认值还是87380没变。

PS:所以我也不知道作用在哪…… 不知道是我哪里理解错了……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昆明数据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kmidc.net/news/15811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